Search


范國威:政府最近以違例泊車的數字上升為由,提出將現時320元的「牛肉乾」定額罰款大幅增加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范國威:政府最近以違例泊車的數字上升為由,提出將現時320元的「牛肉乾」定額罰款大幅增加。政府試圖以檢控數字支持其加價理據,指2013年首十個月的定額罰款個案達86萬多宗,按年增加逾10萬宗,因而斷定「牛肉乾」罰款阻嚇力不足。但筆者翻查警務處近十年的交通檢控數字,並綜合一些已退休的資深警務人員的意見,發現政府提出的理據並不可信,更有誤導成分。

晴報 2014-01-07

時事雙對論:治違泊 「牛肉乾」要加辣?

  警方早前羅列數據,稱違例泊車告票大增,建議上調違泊罰款金額;有指加幅可達一倍,駕車人士怨聲四起,認為問題根源在於泊位不足。「牛肉乾」加辣,可提高阻嚇性?違泊問題可迎刃而解?

鄧家彪:重典難反對 亦需全盤規劃

  最近,政府提出正考慮違例泊車罰款要「加辣」,320元罰款可能劇增50至100%,「治違泊,用重典」。政府首要責任是關心小市民生活,在庫房水浸的時候加強罰款必然招人批評為斂財,除非政府用充分理據說明用罰款加辣是最有效解決違泊問題的方法。

私家車數量急增

  不過有幾組數字確實要留意,除了「牛肉乾」數字急升,預計在2013年告票可能衝上一百萬大關外;要留意的是,香港車輛數字同樣急升,在2008年是575,106輛,截至2013年10月,急升至675,199輛,增多十萬輛,當中近九萬輛屬私家車,私家車佔車輛的比率由67%攀升至七成,達471,841輛!

  我們在繁忙時段乘巴士,經常看到在彌敦道或灣仔的「巴士龍」,看似巴士過多,實際上,專營巴士的數目在2008年起至今是微跌了37輛,我們馬路上是私家車太多,而並非巴士太多。九巴多番表示因塞車在過去六年延長行車時間達平均17%,持續而深遠的塞車問題正影響城市的經濟和市民的健康。排除突發的意外原因,塞車的結構性問題必然與車輛數量增加及馬路不當使用有關。因此,政府下決心要解決的除了是違泊,同樣重要的是,要正視現時私家車數量急升的趨勢。

泊位不足 市民罰款當交租

  有人會推論泊位不足,自然導致違泊,因此,要解決泊位問題,必須增加泊位才可解決違泊問題。但關鍵的問題是,香港這城市能容納幾多部車呢?尤其是私家車,要興建多少停車泊位才足夠呢?在新界多興建停車泊位又是否能解決市區塞車和違泊問題呢?事實上,在旺區鬧市地帶,就因為泊位不足,於是有人寧願違泊,罰款當交租。但是市區用地珍貴,地皮用作興建停車泊位是否社會認為最優先的用途,更何況的是,如果以經濟發展為優先配置,也應該興建泊位予客運旅遊車和貨運車。

  「牛肉乾」加辣難以斷然反對,但是是否可考慮在私家車及個別地區及時段先試行呢?警方又是否能同步解決業界反映的「霸咪錶問題」呢?是否可即時兌現已規劃的五幅政府停車泊位用地呢?是否能承諾加強路面工程的效率呢?更重要的是,即時展開整體交通運輸規劃研究,尤其是檢討現時私家車數量急升的問題呢!請政府不要懶惰地只相信罰款能解決問題,治違泊,不止於用重典。

范國威:警執法不嚴 要市民埋單

  政府最近以違例泊車的數字上升為由,提出將現時320元的「牛肉乾」定額罰款大幅增加。政府試圖以檢控數字支持其加價理據,指2013年首十個月的定額罰款個案達86萬多宗,按年增加逾10萬宗,因而斷定「牛肉乾」罰款阻嚇力不足。但筆者翻查警務處近十年的交通檢控數字,並綜合一些已退休的資深警務人員的意見,發現政府提出的理據並不可信,更有誤導成分。

03年起放寬 多口頭警告

  不少退休警察曾向筆者表示,違例泊車嚴重的成因,非定額罰款不夠阻嚇,而是警方執法不嚴所致。此問題可追溯至2003年,當時香港經歷沙士疫症的入侵,經濟環境欠佳,警方遂於當年起放寬對違例泊車的執法力度,傾向以口頭警告代替票控。

  筆者翻查資料,亦印證了上述說法,根據警務處2003年的交通報告,該年共向駕駛人士發出330,221次的口頭警告,比2002年的264,178次上升達25%,致令發出告票的數字亦告下跌。

  由於單靠口頭警告難以對司機起阻嚇作用,導致警方近年對違例泊車執法不力,甚至助長違泊司機,才導致今天的局面。

近年告票升 因公事公辦

  直到2012年,向駕駛人發出口頭警告的數字已比03年下跌一半至167,237次,乃近十年最低,故發出告票的數字亦升至近年最高的907,384宗。但此數字只反映警方較往年公事公辦,並不足以構成增加定額罰款的理據,政府更不應單純以定額罰款個案的數字,便斷定罰款阻嚇力不足,甚至迴避執法不力的責任。

  筆者認為,警方日後只需繼續公事公辦,嚴格票控違泊司機,便可有效減少違例泊車的問題,毋須增加罰款,以嚴刑峻法增加市民大眾的負擔,要市民為警方執法不力的後果「埋單」!

  (編按:兩篇文章標題及分題為編輯所加。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外號咖哩飯、喜愛平面設計、藝術、電影及新媒體。
View all posts